确实人们一直职称工资和工龄工资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大家工作都差不多,凭什么要分出职称高低呢?工作年限长的贡献大,自然工资应该更高一些。职称是评判专家和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识,如果没有职称如何评判呢?
这些说法当然有其特定的道理,因此国家采取的是使用职称和工龄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国家是都考虑。
为什么要有职称工资?
当人们解决了温饱,社会要发展的时候,人才就成了社会第一生产力。尊重人才,支持人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潜在动力。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了解,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吃大锅饭究竟会导致什么?虽然说,按照工龄工资非常平等,可是工资毕竟还是有效益创造的。创造效益的人在哪里?实际上努力工作,创造效益的人都是人才。
职称本意就叫做“职务岗位名称”,而不是所谓的“职称证书”。现在的职称证书只不过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而已,不信我们可以看一下证书的名字。只有你评上岗位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跟职务晋升一样。
对于一个人的贡献不能简单地用工龄来衡量。在单位工作管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事惦记着自己的工作,即使得病也坚持上班确保不出问题;而有的同事他是有事请假,没事也请假。如果仅仅有工龄工资,没有岗位、职称等晋升的激励措施,谁还愿意努力工作?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我在生活中是这样的,只要遇到问题就想努力思考,去想办法解决。结果我渐渐的发现,加上由于是在办公室工作,各种业务都接触,所以都渐渐熟络起来。单位上就出现了这么一种说法:“有困难,找某某。”虽然是很骄人的成绩,可是实在是累呀,而且工资一分不多拿。每年只有20元的工龄增长,时间长了就感觉一点意义都没有。
在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薪级定级制度,本科毕业生定级是7级,而硕士研究生只有11级,博士研究生只有14级。博士研究生要比本科毕业生多学6年,多花6年的学费,少挣6年的工资,结果工资定级的时候仅仅高出一级。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值得吧?不过博士研究生只要从事单位工作满两年就可以申报副高级职称,而本科需要从事中级职称工作5年才可以申报副高级,这就是职称制度上的差距。
像一些教师岗位的高级教师评聘,要想竞争高级教师,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乡村或者偏远学校从教经验,有一定年限的班主任任职时间,另外还要有相应的教学成果等等。这一些任职的资格,实际上都是对优秀人才的考核以及对努力工作人员的褒奖。
这一系列的职称具有的作用,都不是简简单单的熬工龄、混资历就能够替代的。
有人说要通过工龄加强考核,然后评定每人应该加多少工资?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上的效率问题。对于监管来说要适度,当然考核评价成本超出单位能够承受的负担之后,考核和评价就会成为负担。现在的考核评价制度虽然存在着人情票,但是毕竟照顾到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且考核评价成本也非常低。能够适用于对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1000多万公务员的考核。
所以说,职称工资和薪级工资都有其好的一方面,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不过国家会推动职称制度改革,让相应的职称制度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大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