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职称评定,一直是在教师心中占有这很重的地位,因为教师的职称是和工资挂钩的,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并非教学成绩或者受满意程度来决定教师的工资。虽然大多数教师希望取消职称,但是看来短期内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一文中,明确了提出了近五年的教育队伍建设计划,然而在计划中只提到了“分类推进老师职称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但并没有提取消职称。
笔者身边的一位老教师,他给我讲述了他年轻的时候是没有职称的,他今年56岁,在教育行业已经工作了38年。他说,才参加工作的时候,他是一名乡村代课教师,也就是我们说的民办教师,当时民师是为了弥补公办教师的不足。村里推荐,然后到学校任教的。那个时候,他说他的工资是37元,学校的快退休的老教师只领了42元。工资差额只有5元,换算成百分比就是老教师比新教师工资高了13.5?
刘老师又说现在他的到卡工资是5700多,算上绩效6000出头(中级职称)。但是和他同时的教师,现在是高级教师,工资大概是9000左右(特殊学校发13个工资,每月的工资比普通学校教师工资高15?,算下来就比刘老师多了三千左右。也就是说,工资比刘老师高了50?同年龄,不同职称)。当然笔者作为一名只工作了十年的教师(初级职称),刘老师的工资比我高了100?
如此说来,要想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以从取消职称,用工龄和平时的量化考核来核算教师的工资(奖励性工资和量化有关,基础性的工资只和工龄有关)。或者说缩小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不怕寡而患不公”,同样的工作,哪怕所有的付出都一样,只是因为职称不同,而薪酬差别太大,老师对职称颇有微词。取消职称或缩小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盼望成为教师职称改革方向。让每一个努力工作的老师都获得一个平等薪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