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从购物的商场,到看病的医院,再到读书的学校都不开农民工的身影,都是农民工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可以说任何城市的建设都有农民工的功劳。可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付出这么多,最终可以落脚在城市里的农民工也是少之又少。根据最新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18年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2017年减少204万人。
而另一边根据近日社科院举行的》农村绿皮书(2018-2019)》发布会上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至1.6万元,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将突破6500元,也就是说农民打工的工资是在增加的。
让专家不解的是,为何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一直在提高,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人数却在减少呢?有农民总结了5点原因:
1)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下降
农民工一词指的就是在外打工而非在家务农具有农村户口的人员,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此前的农村户口转为了城镇户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加入城镇户籍的人口增加了1605万,排除自然增长人口后,还有超过1200万农村人口实现了农转非。而农转非的这部分人就不能再称作农民工了。
2)为了照顾家庭,减少外出打工
虽说打工是很多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现在在农村承包土地,做一些小买卖的收入同样不少,一些农民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或者老人,也就不再背井离乡得进城打工,更多的是以家庭为重从事一些自由职业或者在周边县城打打零工。
3)高校扩招,农二代成为城市户口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农二代也都留在了城市中,并且在城里买房成为了城镇户口而不再是农民户口,那这部分年轻人也不能算作是农民工了。
4)老一辈打工者老了,只能回村务农
其实在城里打工最多的就是现在四五十岁这部分人,而随着这部分农民岁数的增大,已经无法适应很多高强度工作,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人是也明确进行了岁数的要求,超过45岁还打工工作已经不那么好找了,很多此前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也就不得不回村务农。
5)社会发展,没技术老农只能务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很多需要农民工去从事的高危险、高强度工作已经被机器所取代,更多需要的是工人的技术,而农民工从事的多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很容易就被机器所取代,那没有技术的老农也只能放弃打工重新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