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岗位薪酬体系是以岗位为基础确定的基本薪酬系统,反映了岗位工作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同工同酬,体现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原则。建立岗位薪酬体系时,应运用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等方法,建立岗位等级体系,再确定相应岗位等级的工资水平和结构。
关键词:岗位薪酬;基本工资;岗位评价;薪酬结构;薪酬调查
岗位薪酬体系是以岗位为基础确定的基本薪酬系统,反映了岗位工作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同工同酬,体现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原则。建立岗位薪酬体系时,应运用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等方法,建立岗位等级体系,再确定相应岗位等级的工资水平和结构。
一、岗位薪酬水平的确定
员工薪酬由岗位薪酬、绩效薪酬、津贴和福利等项目构成。企业为控制人工成本,将薪酬预算在几种工资构成之间进行分配。所以,岗位薪酬水平取决于企业的工资预算,同时与岗位人数有关。确定合理的岗位薪酬水平应综合考虑岗位自身价值、企业支付能力、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域特征、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其中市场薪酬水平应给予重点关注,常运用趋势预测的方法确定岗位薪酬水平。
二、岗位薪酬体系数量的确定
确定岗位薪酬体系数量有三种思路。一是整个企业只有一个岗位薪酬等级体系,所有岗位不管是哪个部门,都是一个工资体系中某个级别中。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往这个薪酬等级体系里套,工资管理比较简单,不需要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立不同的工资标准。但各业务部门对企业的贡献有区别,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不一样,这种设计会使处在相同工资等级不同部门员工盲目攀比,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种思路是针对业务性质相近部门制定一个岗位薪酬等级体系。比如市场、销售等业务部门采用一个工资体系;研发、工程部等构成一个工资等级体系;行政、财务、人事行政部门形成行政工资体系。这种设计会出现多个工资标准,在确定不同的岗位薪酬体系横向对应关系时变得困难。第三种思路是针对不同部门设计不同的岗位等级体系,即有几个职能部门就有几个工资体系,根据部门工作特点来定。这是精细化管理做法,造成管理工作量比较大。
三、确定岗位薪酬体系内部结构
薪酬结构是对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岗位或者是不同技能之间薪酬水平所作的安排。构建岗位薪酬体系内部结构主要通过确定薪酬等级数量、划分薪酬区间和评估设计结果等步骤来完成。
(一)确定薪酬等级数量。确定薪酬等级数量需先进行岗位评价,再以升序或降降的方式对所有经过评价的岗位进行排序(表1),然后将相近但却有不同价值的岗位分为一组。薪酬等级数应适当,工资等级覆盖的点值范围太大,该等级的员工就会感到其工作价值被低估了;点值范围太小,岗位等级可能太多造成管理的低效率。薪酬等级数量一般在10~20之间。
确定薪酬等级,有多种划分方式。一种方式是对每一岗位等级的最高分值都以恒定的绝对级差方式来确定,如表2所示。另外,还可以将恒定级差转变为变动级差,岗位等级越高,相邻两个岗位等级的最高点值之间的差异就越大;或者先确定差异比率,然后再推算不同岗位等级的最大值之间的级差。
在表中,39分是各岗位等级的最高点数之间的恒定绝对级差,但其差异比率(差异比率=绝对级差/ 次一岗位等级最大值)呈现递减趋势。
(二)划分薪酬区间。薪酬区间即薪酬幅度,是每一个薪酬等级内薪酬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变动幅度。划分薪酬区间,首先要确定薪酬中值,薪酬中值是处于薪酬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中间值;然后确定薪酬最小值和最大值。
(1)确定市场薪酬线。每个薪酬等级区间中值是岗位薪酬体系中的关键性指标,它代表某一薪酬等级的薪酬水平,是薪酬水平内外部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可参照市场薪酬调查数据来确定。通过外部市场薪酬调查得到相应岗位的市场薪酬水平,结合相应岗位的点数值,绘制散点图。如表3和图1所示。 运用最小二乘法来对两列数据进行拟合,以得到一条能够体现不同岗位等级的薪酬趋势线。 y = 0.0098x - 0.6064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的市场薪酬线。
(2)确定薪酬区间的中值。有的企业希望其岗位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市场领先策略),那么企业的薪酬中值就应当高于其他公司相似岗位的平均薪酬水平。有的企业希望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持平,那么薪酬中值就应当与市场平均值保持一致。企业薪酬等级中值落在市场薪酬线上,它代表的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通过市场薪酬线可得出各薪酬区间中值,首先,在已经划定的每一个薪酬等级中,确定该等级最高点数和最低点数之间岗位评价点数中值。例如,如在某个薪酬等级中一共包括五个岗位,其中岗位评价点数最低岗位得到的点数是100点,最高点数是200,则这个薪酬等级所对应岗位评价点数中值是150点。其次,将这个岗位评价点数中值(X)代入薪酬政策线方程(Y=0.0098X-0.606),便可得到该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区间中值即Y,通过薪酬区间中值为基准上下延伸一定比例,便可形成一个薪酬区间。如表4所示。
在企业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薪酬政策线都是以直线回归方式完成的,如果岗位评价点数和市场薪酬调查数据形成的散点图显示非线性特征,那么可以考虑采用指数回归分析法等非线性回归方法。
(2)确定薪酬区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一种方法是在竞争对手确定其相应薪酬等级的薪酬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再确定本企业对应薪酬等级最大值和最小值。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薪酬变动比率来确定相应薪酬等级最大值和最小值。其计算公式为:薪酬变动比率=(薪酬最大值-薪酬最小值)÷薪酬最小值×100%。企业通常在不同的薪酬等级设定不同的薪酬变动比。薪酬等级越高,则薪酬变动比率逐渐增加。薪酬区间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公式如下:
薪酬最小值=中值÷(1+0.5×薪酬变动比率)
薪酬最大值=薪酬最小值+(薪酬最小值×薪酬变动比率)
如果设定薪酬变动比率从第一薪等20%起以5%递增,区间中值刚好落在市场薪酬线上,运用上面公式计算薪酬最大值和最小值,如下表5所示。
(4)计算重叠幅度和中值级差。计算重叠幅度的目的是不同薪酬等级重叠应合理,不致出现高一薪酬等级的薪酬水平普遍低于低一等级的薪酬水平。在同一组织中,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区间可以设计成有交叉重叠或无交叉重叠的情况。实际上企业倾向于将薪酬结构设计成有交叉重叠的情况。在岗位等级较低的部分,重叠度设计得大些;岗位等级较高的部分,重叠度设计得小些,重叠度一般为30%左右。其计算公式如下:
薪酬等级重叠度= (下一等级薪酬最大值-上一级薪酬最小值)/( 下一等级薪酬最大值-下一级薪酬最小值)×100%
薪酬区间交叉与重叠程度取决薪酬区间变动比率和各区间中值间的级差。薪酬区间中值级差是不同薪酬等级的区间中值之间的等级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中值级差=〔(较高薪等的薪酬中值/较低薪等的薪酬中值)-1〕×100%
各职等薪酬增长率应大致相等,如果差别较大,应对薪酬中位值数据进行调整,使各职等薪酬增长率大致相同,体现内部公平。运用表5中数据计算中值级差和重叠度,见表6。
(三)评估薪酬结构。构建了岗位薪酬体系内部结构后,应对结果进行评估。岗位薪酬体系内部结构设计是多方权衡的结果,应考虑国家的法律、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企业的预算和对员工的激励等因素,从技术层面可从薪酬区间跨度、中值级差、重叠度给予评估。通过对表6分析,高等级岗位和低等级岗位部分级差、重叠度与一般情况不相符,原因是市场薪酬线不一定是直线(如指数曲线),所以,应调整区间中值和薪酬变动比率指标,使薪酬结构达到理想的状态。表7是一个调整后的结果,最终形成岗位薪酬体系结构图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