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成本的基本特征
因为每位病人的病情不一样,需要检查、治疗与护理的要求也不一样,成本很难得到集中控制的目的,科学的成本支出,既是医院决策层、会计部门要重视的内容,还需要医务人员采用专业理论并根据治疗要求进行直接控制。通常情况下,医疗成本存在如下几点特征:
(一)要间接分摊的经费很多
医疗成本中包括能够直接确定的成本,像人员成本、耗材费用、事务性费用等,其他成本大都是公共性成本,像医用建筑结构与设备、水电气等,缺少确切的归属体系,成本核算大都采用分摊方法。
(二)各科室间协作较强,成本分摊很困难
医院中各医疗科室的合作性较强,简单依靠某个科室无法单独完成患者的诊断,尤其是在大型公立医院内,分科很细,每个科室间不仅有分工还有互相合作,成本分摊很难找到科学、可行的方式。
(三)人才成本较低
医疗组织的专业性较强,人员大都是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通常人才资源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40%,并且人才结构繁琐,分层很多,人力费用的差异性较高。(四)固定成本很高医院除了需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外,还要投入大量的专业设备,根据统计信息表明,公立医院内平均每床固定设备的投资是26.4万元。医院运营活动一定要达到较高水平,方可促使固定成本得到补偿,进而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
(一)完善组织体系
成本核算属于一种长久且复杂的日常活动,极易被忽略,公立医院要注重成本核算工作,明确专业的机构与员工负责成本核算,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强化对人员、财务、物资等干扰成本变化因素及过程的控制,建立全员参与观念,让节省成本、管理成本的思想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二)优化信息平台
首先,医院需有完善的HIS平台、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等,方便各种作业量、收入、成本信息的归集;再者,成本核算自身也需要借助信息平台来处理各种统计信息,分摊费用,计算结果,所以完整的信息平台能够提升成本核算效率,提升医院经营管理质量。
(三)建立成本核算机制
现有的医院财务机制针对成本核算仅仅是原则方面的规定,具体怎样实行,需要各大医院按照本身特征,建立适当的成本核算机制与操作流程,编制各种统计表格及核算报告,像各部门的收支表、费用分摊表、固定资本折旧表、建筑结构维修成本的计提表等,对各核算项目、操作人员进行集中编码,方便成本核算活动的组织及管理。
(四)清理资产摸清家底
医疗机构卫生耗材、医疗器械等资产投资很大,是成本核算的关键内容之一,因此要实施资产盘点清理,掌握各种资产的布局情况、应用状态,针对盘盈和盘亏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理,而且,完善资产管理机制与物流程序的招标采购、检验、领用等各种管理机制。
(五)确定内部转移费用
医院中的消毒设施、被服清洗、机器检修、车辆应用等内部服务,要求确定内部价格,便于提供服务和享受服务的各部门进行计算与结算。
三、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一)科学明确责任中心
为掌握各种医疗服务项目及内部控制的成本,要根据医疗活动的种类及内部组织体系,科学明确责任中心,或称作核算单元,让成本收入有一定的归属。通常把核算单元分成成本中心与收益中心。前者是指医院内不出现收入而仅仅对成本经费管理的部分,是通过累积所形成费用的最小单元,像医院内的行政机构、后勤服务部门及供应室等相关部门,一般一个部门即一个成本中心,还能根据职能和属性细分成多个成本中心。后者•是指带来医疗服务且有直接确切的经济收入的部分,收益中心还直接形成成本费用,若收益中心享受没有直接成本费用的服务,还要根据特殊的薪资分配原则来分摊相关的成本资金。收益中心与成本中心应根据医院组织体系、学科设立及管理标准等原则分类,目的在于方便成本归集与责任有归属。
(二)收入归集和分配
直接收入归集比较简单,各种收入包含挂号费用、床位费用、诊查费用及手术费用等等,利用医院内HIS平台智能统计,直接归入每个收益中心,针对若干个单元同时提供服务所获得的间接收入,根据提前规定的原则归入到对应的收益中心。
(三)费用归集和分摊
成本资金的归集比较复杂,有些能通过HIS平台与会计软件智能统计,有些就需要各职能部门采集报送,成本核算机构将统计信息根据事先规定的原则直接计入和科学分摊至每个责任中心。一是费用分摊宗旨。因果性:指采用医院资源而形成成本费用,以采用医院资源的总数为分配前提来分摊成本费用。受益性:指“谁受益,谁承担”,根据受益的比重承担相关的成本经费。公平性:指成本资金的分配需公正对待所包含的每个核算单元。二是成分分摊措施。针对每个核算单元直接成本,包括公开价格与数量数据,可以直接计算确认的费用支出,根据当期实际形成额全额直接分摊。采用某种参数视为成本分配前提来分摊。针对各责任中小耗损但又无法直接计算的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资金,能够先根据一定成本资金项目,在某个特殊责任中心归集。再选用科学的成本资金分配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分摊,进而达到每个责任中心合理承担相关成本经费的目的。如管理成本、水电成本、物业管理成本等。通常采取四级分摊方式,第一级对无法直接归入责任单元的公共费用分摊,通常根据责任单元业务用房大小和员工比重分摊;第二级是指对管理科学的费用进行分摊,一般的方式是根据员工比例处理;第三级是把医疗辅助科室费用实施分摊;第四级分摊指医计费用的分摊,如检查、影像和病理诊断、手术室费用等,通常根据收支分配平衡原则进行分摊。根据内部转移费用计算。针对医院中各核算中心间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够通过简易内部转移费用的方法,来科学计算各责任中心的收益和应承担的成本费用,像消毒供应品费用、洗涤用品费用等。
四、成本核算结论的使用
(一)为成本研究与成本控制提供信息依据
成本核算目的在于分析与控制成本,即按照成本核算结论和预算信息等,采用科学的技术方式,全面研究成本的形成与变化状况,通过研究成本而形成减少成本的意见及建议,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让各核算中心具有成本节约观念,重视成本核算结果,可以准确理解与采用这些信息,最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二)给薪酬分配带来依据
医院内薪酬分配要以医疗服务水平及效率为基础,还要将成本核算结果用作考评指标之一,实施薪酬分配,指导各核算中心主动管理成本。但也反对单一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分配薪酬,否则将会导致科室简单追求经济利益,造成过渡医疗现象的出现。而在薪酬分配阶段,以往的薪酬水平设置缺乏严格的医院经营成本总额预算管理。薪酬体系的比例无法充分激励人员开挖潜力、提高自我。岗位等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人员实现自我需要。作业量、质量等考评可以反映优劳优得,科学设置薪酬结构比重要结合各医院的具体经营状况、长时间的绩效信息分析而合理确定,动态处理。
(三)为科学分配医疗资源带来参考
医院在人才选聘、设施采购、学科整合等活动中,要借鉴成本核算结论,以科学分配各类医院资源,防止决策的片面化,达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四)给医疗服务费用的确定带来依据
医院服务活动费用的确定同医疗费用息息相关,物价机构在确定项目费用时会以医院内平均成本视为定价的关键依据,医院在开展新技术申请新项目定价时,也要向物价部门出具成本核算信息,因此,做好成本核算活动,全面体现医疗服务环节的各类消耗,不仅是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还是主管单位确定价格,以及建立卫生经济制度的要求。总而言之,任何医院的成本核算和薪酬分配系统不可能尽善尽美。由此,医院需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在成本核算和薪酬分配中逐步摸索经验,进一步优化管理方案,采取兼顾稳定、顺利过渡的方式,积极革新薪酬分配机制,逐步创建出以岗位薪资、业务效率薪资与按量计酬薪资等整体目标考核为标准的薪酬分配机制,进而实现员工、医院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