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指导线如何“指导”工资?
工资增长的幅度和速度一直备受公众关注。日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9个省份公布了今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与上一年相比,多省份的指导线数值均有所下降。工资指导线虽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却是企业与员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确定自身工资增长水平的参考依据,且国有企业会借此实现工资总额管理。(12月7日人民网)
@周俊生: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并不像政府出台的其他措施一样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只是由职工随意要价,企业主坐地还价,则很难达成共识,最终工资的确定,恐怕还是由企业主说了算。企业和职工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单方面看问题。
@小蒋:工资协商的过程,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合理博弈本身没有问题,就怕一方太强势,另一方处于劣势,难以达成较为公平的结果。现实中,强势的一方往往是用人单位,“用工荒”并不是普遍的、涉及各行业的常态。
@萌萌哒:多地工资指导线下降,有经济形势趋紧的考量,但这不能影响管理部门的履职,尤其不能对不法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置之不理。越是遇到困难,越考验管理者的能力。如果见困难就躲,岂非渎职不作为?
@剧情乱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管理部门工作有待增强的方面。就工资指导线而言,或许不具有强制性。但政府应当扮演好牵线、服务、仲裁的“中间人”角色。对于明显压榨劳动者的侵权行径,劳动维权机关应当替劳动者撑腰。
规范基本养老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人社部近日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待遇进行规范,同时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12月4日新华网)
@冰是睡着的水: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后,相当多的劳动者由于跨州过省地打工,在户籍地以外的城市缴纳了养老保险,但他们到了退休之时,往往都要面对一个同样的难题:人要回老家,而缴纳的养老保险却拿不去户籍所在地。
@向左转:这份文件除了便利劳动者,也明确了地方人社部门的职责,有利于劳动者相应提出申请,避免了各种可能的推诿。不过,要指出的是,是否这样一来,未来跨省市就业的劳动者,他们在转移养老关系时,就从此一路平川?还得需要从细节上入手。
@细水长流:一直以来,一个劳动者要离开建立了社保关系的城市,个人账户是可以“打包”提走的,但是社会统筹账户部分则不会跟着他转移。社保全国统筹,实质是转出地不但要提个人账户的钱,也得把社会统筹账户的钱提出来,转到转入地的社保基金中去。
@思楚:“社保”便是依靠社会集体的力量给予有生活保障需求的人予以合法的保护。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为朴素的人生愿望,社保代表着一种承诺,更代表着一种责任和智力。养老保险走向全国统筹广大城镇企业职工的福音。
劳动力与人才减少了更多的束缚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再次公布取消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加上本次取消的114项,至此,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已取消70%以上!(12月8日中国政府网)
点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出现,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所有行业的人才,都要“证书化”,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与资源浪费,更会让一些行业内潜规则横行。
清理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业会”无门槛”进入,而是交给市场来淘汰,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也将宽广,这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劳动力与人才减少了更多的束缚,尊重了市场规律,也尊重了人性。对于鼓励并促进“双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不言而喻的积极意义。
人的城镇化如何破解民意密码
随着北京市出台《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31个省份户籍改革方案均已出齐。这些户改方案中,均明确取消农业户口,这标志着包含多重情感与内涵的农业户口,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户口,是否会影响农民权益?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哪些影响?(12月7日《半月谈》)
点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努力降低农民融入城市的成本。才是真正实现城镇化的根本。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要着力打破农民进城的种种体制障碍,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城市不仅仅是―座“城”,不是简单地把人圈到城里面,而是要让“城里的人”感受到“城的好”――这也是“城市让生舌更美好”的题中应有之义。
错嵯休假,光有鼓励还不够
近日,四川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回望今年,山东、湖北、福州等地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外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明年的节假日安排已发布。本轮优化休假安排,目的显然是为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在多地文件中,对带薪休假使用的表述是“落实”,对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则是“鼓励”。(12月5日《广州日报》)
点评:错峰休假是促进旅游的额外手段,而非带薪休假这种受法律保护的公众权利。
由此决定了政府只是鼓励,而非强制,只能靠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来推行。在当前公众休假权保障不尽到位的情况下,要通过错峰休假带动旅游业,从而激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显然难以一蹴而就。
保障公众休假权利,使其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让老百姓在有品质的休假与旅游中收获更多幸福感,进而实现旅游业提质增速才是错峰休假的根本目的。
景区墒牌,重疾还需猛药浴
12月5日,国家旅游局通报,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完成对本地4A级及以下景区检查,共有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受到摘牌、降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等不同程度处理,107家A级景区被摘牌,其中包括55家4A级景区。(12月7日人民�W)
点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出门旅行成为一种时尚,景区的种种乱象也如同荒野杂草,强买强卖、票中加费、突涨门票,坑害消费者的事情层出不穷。
虽然说国家和各地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整顿,但有的还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此次国家旅游局启动史上最严“整肃风”是恰逢其时,大快人心,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摘牌”是以游客为本的体现,无论旅游的目的地是哪,旅游的主体始终是游客,使游客有愉悦感和舒适感是旅游的最终目的。对于我国旅游现实来说,取消景区资质,不失为治理旅游乱象的一记重拳,其以儆效尤的作用不容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