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酬的概念
经济学上,薪酬是指劳动者依靠劳动所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的总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给以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的相应的酬劳。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在一定意义上它更是代表员工自身的价值以及企业对员工工作的一种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的前景。
二、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分配仍然存在平均主义。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虽然国有企业平均薪酬水平普遍高于市场水平,但薪酬差距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较小及重要职位薪酬水平偏低两个方面。薪酬分配的平均主义导致国有企业虽然支付了较高的人力成本,但仍无法摆脱企业内部公平感不高,员工收入状况满意度不高的困境;导致企业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而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却大量流失。这对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2、薪酬分配未能与绩效形成有效联动。(1)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总额管理政策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总额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了上级单位的控制性,并未与本公司经营状况,如产值和利润的增长、成本的控制、计划的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只有在员工的收入水平与公司整体效益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2)员工个人收入水平与个人绩效关联不大。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大部分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方法也以传统的经验判断居多,定量考核指标较少,基于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绩效考核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构建与绩效联动的薪酬分配体系,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
3、奖金相对固定,激励作用弱化。奖金是对超额劳动付出的回报,是薪酬制度中相对灵活、最具激励性的模块。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奖金管理制度,但是现行的奖金制度,更多的体现为以扣罚为主要形式的负激励,除了做出相应的扣罚外,奖金主要依据其所在岗位对应的奖金固定系数进行发放。因此,只要员工不犯错误,基本都能拿到。这种固化的奖金制度实际上已演化为薪酬的定额补充,成为公司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脱离了其原有的基本职能,正向激励作用大大削弱。
三、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进行科学的岗位评价,实现岗位价值的回归。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个岗位的劳动价值进行衡量进而确定岗位等级序列的过程。岗位评价的实质是把各种具体劳动还原为可以相互比较的抽象劳动,进而按照岗位劳动价值的高低形成岗位等级序列。依据岗位评价得出的岗位等级序列制定岗位薪酬等级序列能够实现岗位劳动价值的回归,实现按劳分配,提高企业薪酬的内部公平感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对于保留优秀员工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的岗位评价方法中,因素计点法是适用于国有企业特点的一种岗位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操作性。
2、构建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重点就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收入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使员工收入时刻与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企业绩效保持动态联系。这样,员工就会由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变为主动关心个人、部门以及企业的绩效状况,极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发挥实效的保障。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得出公平的、使员工容易认可的绩效考核结果,从而为绩效与薪酬顺利挂钩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还能够有效支撑、传达和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成为将员工个人收入与企业、部门业绩挂钩的方法保障。
3、优化奖金项目设计,强化激励效果。“奖金”的设计要导向明确、体现差别、动态发放。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设计制度性奖金和非制度性奖金两种奖金发放形式。制度性奖金是一种经常性的奖励,如全勤奖、安全奖等。为了保证奖金的激励作用,制度性奖金项目的设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并需要严格控制。非制度性奖金是对在完成企业计划外的重大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进行的、有导向性的特别嘉奖,非制度性奖金的种类、数量要设置合理,发放要及时才能发挥最佳的激励效果。薪酬管理的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岗位劳动评价技术,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多元的、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实现薪酬分配的“贡献、激励、公平”原则,建立“淡化身份、贡献第一、效率优先”的分配价值观,是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发展方向。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蹦而就的,在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沉淀因素,逐步规范、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薪酬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服人力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