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税务风险伴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始终,是企业面临的比经营风险更难监控的风险之一。本文从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入手,提出税务风险控制方法,为企业税务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税务风险;规避;控制
一、税务风险的含义与特点
(一)税务风险的含义。“税务陷阱”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遭遇的管理问题。如有税收优惠政策但未申请而错失,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视同销售补税且罚款,土地增值税未抵减企业收入,没有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等等。按规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涉税事项繁杂不堪,涉税规定细致入微且行业特殊性较多,尤其是在税收法律政策不断更新的今天,税务风险成为企业需要规避的主要风险之一。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这里包括两点: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缴税或少缴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的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二)税务风险的特点
1、税务风险必然存在。征纳主体的矛盾性决定了税务风险的必然存在。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税收是纳税人必须承担的一项带有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的义务。而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说,税收作为一项现金支出,是企业利润的减项,直接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利益的矛盾,必然会造成企业与政府对涉税事项的关注点与出发点不同,一旦纳税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就同一涉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或程序存在着理解偏差,那么税务风险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
2、税务风险呈加剧趋势。近些年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变革和国内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不断调整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和执法制度与力度。税收政策转型、税收优惠层出不穷都加大了企业管理者、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以及涉税工作者对新政策的解读与执行压力,加剧了企业税务风险。完全规避税务风险,变得尤为困难。很多企业在无知觉的状态下违背了税法,被处以各种罚款,税务风险成为持续困扰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风险,其破坏性甚至超过了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
3、税务风险预先存在。纳税义务伴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同时产生,纳税义务的发生必然不可避免地带来税务风险。而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反映和监督,一般发生在事后,纳税活动伴随财务活动的开展而发生。因此,就是说税务风险也是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先于企业纳税活动即税务责任履行而存在。事前从源头上把控税务风险的产生,强于事后的控制和修补。
4、税务风险具有一定主观性和波动性。实践中,纳税事项在细节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税务机构对税收制度的理解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体现了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税款征纳双方有效沟通,并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较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说,企业税务风险因具体征管环境、征管要求不同,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状况,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二、税务风险高低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因。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不同。总体来说,税务风险主要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1、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对税务风险的高低有很大影响。通常,如果企业从上到下倡导遵纪守法、诚信求实、依法纳税的理念,并且在经营过程中严格践行,使得这种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那么严谨做事、不出纰漏的行事风格必然大大减少企业风险。如果管理者缺少财税知识,对经营状况不甚了解,甚至对税务筹划工作理解扭曲,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业务偏离税法的状况;此外,照章纳税、合理规划、规避风险一旦成为财务人员的习惯,也可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2、企业经营体制与管理架构。良好的氛围是企业合法经营,员工诚信处事的基础,而保持科学健全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架构,则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在健全的体制和科学的管理程序下,公司的账务处理、账簿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财税工作按照税法规定有序进行,公司在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全面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将科学的税务筹划活动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按税法办事,有效利用国家各项税收优惠,规避风险,合理节税。
3、企业财税人员的业务水平。财税人员的财务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税收风险的高低。税务事项涉及面广,细节规定诸多,而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政策各异,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除了具备细心谨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悟性和税务钻研与筹划能力。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企业降低风险的软实力。高水平、高能力可以保证涉税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合法性,是企业正确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如果财务人员工作不够严谨,常常出现各种失误,那税务风险就很难规避减少。平时关注国家经济形势与政策发展,注重税收法律法规的收集和研读,能深入理解税收政策的精髓,并与财务运作结合起来,能利用其中规律,达到为企业合理避税的效果。
(二)环境外因。经济发展状况,政策与法律制度的修订与变革,执法程序与力度等等都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随着电子商务、信息革命的发展,企业经营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行业细分加剧,个性化经营增多,这些都使得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内容相比传统工作有很大不同,税务风险增加。另外,税收政策的不断更迭和修订,税收优惠不断出新,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很难准确把握当期的最新税务规定,造成风险。
三、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环境诱发的税务风险。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税收制度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合理与健全,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税收政策始终处于不断修订的过程中。这一现状是诱发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财务工作本来琐碎,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细节,税务风险又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联,因此税务政策的持续变化必然加大财税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挑战着财税人员深厚的业务功底与独到的职业判断能力。新政策及时正确解读与无偏差实践运用十分关键。在涉税事项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财务人员因对新出台政策把握有偏差或信息滞后而造成的各种税务风险,尤其税务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与执法人员缺少沟通,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路和观点,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这几乎成为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税务问题。 (二)企业业务失当引起的税务风险。传统观念认为:税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纳税筹划、税务风险的防治完全处于财务人员和税务会计的职责范围内,与其他人关系不大。企业通常的做法是随意做业务,随意签合同,随意制定经营政策,财务和税收问题通通交由财务部门来处理。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财务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反映和监督,税收因经营业务而发生,财务只是事后核算与计算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果业务部门违背税法进行经营、销售、签合同做业务,全然不管其会造成的各种税收风险,而将后果处理转嫁给财务部门的话,财务部门也只能通过做账来解决问题,毕竟事已至此,只能利用账目来掩饰不合理的业务过程,从而造成一系列管理安全隐患,这是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主要根源。
(三)企业内控制度漏洞引起的税务风险。内控制度漏洞也是引起税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控制制度。会计控制用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而管理控制则保证经营政策、决策的严格执行,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会计控制制度存在漏洞,会给会计违法犯罪行为创造生存的土壤,形成会计核算安全隐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无法为企业纳税治税提供可靠信息,加剧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则不能有效监管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效率,企业生产无法在严密的组织程序和管理制度下高效运转,引发经营风险居高不下,并极有可能引发企业非蓄意税收违法行为的存在,增加税务风险。
四、税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一)健全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经营决策。税务风险伴随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若要规避风险,必须从业务抓起。首先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制定各种科学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严格的内部业务工作流程,进而约束企业每一名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活动,从源头上避免不合规业务和不合规财务,杜绝各种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制定相应的程序制度来监督管理人员的决策过程,规范业务人员在从事业务、签订合同等具体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加强会计活动内部监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程的每个细节都符合税法规定,从根源上避免会计核算为减少企业成本而掩盖业务缺陷的不良行为发生,降低税务风险。
(二)加强政策学习和税务人才培养。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财务人才始终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税人员应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创造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乐于钻研的精神,善于归纳总结、完善提高,不断提高纳税筹划能力和税务风险防治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判断能力。当国家税收政策不断修订,这些良好素质都能促使财会人才时刻关注政策局势变化,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方法,从而规避税务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及时评估税务风险,严密监控,避免风险过高。事前的规划和预防,胜过出问题后再修补。对于税务风险的防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税务评估系统,实时监控税务风险高低,并在事前积极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避免风险带来的一系列损失。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应保持清晰的头脑,时刻拉紧风险这根弦。积极识别评价企业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税务风险,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检测企业内部发生的各项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研究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评估潜在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及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性,掌握风险的所有负面效应。
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的重要工作便是风险监控。对企业经营业务和环节进行研判,分析税务风险产生的关键点所在,从而在这些事项发生之前,进行系统性的谋划,尽可能实现税务零风险。此外,重视纳税筹划,认真研究合理避税的途径,尽量减少企业多缴税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