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大型国有企税务风险意识薄弱的因素
1.1大型国有企业缺乏税负控制与筹划意识
“金税三期”大数据开始使用之后,有很大部分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经不住税务机关的评估稽查,这些企业补交抵扣的税款,而且需要补交漏缴税款0.5倍--5倍的罚款,并且需要缴纳相应的滞纳金。究其原因,基本上都是发票进销数据比对没通过出现的预警,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通过虚开或虚抵等方式达到少缴增值税款的目的。在税务机关大数据分析系统上线前,这种方式还算隐蔽,很难被税局察觉,但大数据分析系统上线后,税务机关很容易做到同行业横向数据比较及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数据对比,税负差距变大会立即引起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系统的预警。税务机关评估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就会联系企业,要求将企业近三年的账交过去进行查账。一旦成为问题户,将被税务机关密切关注,成为每次省市税务部门大检查和抽查的对象。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实行风险推送,任何税务问题一旦发现,税务机关联查成为常态,针对严重者,将跨地区甚至跨省进行数据调度,联查企业的上下游物流链条。只要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存在漏洞,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1.2税务机关简政放权带来的风险
税务机关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主体的能动性,企业既面临改革红利带来的机遇,也面临依法经营、自律自重带来的挑战。那些习惯于税务机关“保姆式管理”的企业,在税务机关实施简政放权后,很多方面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举例来讲,最为明显的是“税务风险回来了”。在税务机关没有实施简政放权之前,很大部分涉税业务都是实行审批制。然而,在实行备案制之后,纳税人自行承担风险防范的责任,不再由税务机关代替。纳税人需要对涉税事项潜在的风险承担所有责任。尤其是投资收益、资产损失和税收优惠享受等原来需要事先审批的事项,在实行备案制后,税务风险增加不少。
1.3税收管理中的消极应对带来的风险
企业习惯于在税务检查出问题后,再与税务沟通协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消极应对的模式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风险。出了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法,带来的直接风险就是纳税信用等级的下降。纳税信用等级下降后,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事项的监控级别提升,表现出来就是各种各样的预警增加,企业疲于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出现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纳税信用等级的下降及可能出现的罚款还会影响到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2对于增强大型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的建议
2.1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夯实税企互信合作基础
企业应转变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态度,在企业面临重大经营事项时,应积极与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充分的沟通,及时熟悉相关税务处理规定,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得到税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企业应积极了解并准确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化,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相结合,将税收筹划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借助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因为税收筹划不当或滥用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应该结合税务机关网上平台,及时传达自身的涉税诉求,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保持与税务机关实时交流。
2.2提高企业对数据管税模式下的涉税风险认识
“金税三期”大数据上线之后,税务机关优化办税流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涉税行政审批事项,使得企业依法纳税的自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增加了在各类涉税事项中的风险责任,其目的是有计划的实现责任与利益、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促进企业自觉遵从税法。因此,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数据管税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涉税风险的认识,要认识到加强对企业的涉税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对税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企业以后进行税收监管模式的新常态,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加强税收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加强税收风险管控工作。
2.3加强企业税收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涉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要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就需要企业的税务人才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与决策中,从企业战略层面发挥税务人才的作用。而税务风险的防控涉及的知识结构相对复杂,与企业本身的业务结合紧密,所需人才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培养。从这个层面来讲,企业要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防控,还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税收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结语
提升大型国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促进大型国有企业依法纳税,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根本保障。为此,需要强化大型国企事业纳税风险防控意识,使企业自觉依法纳税。同时,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管控力度,依法征税,使企业深刻理解加强税收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税收风险管控的实践工作,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