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的人力服务管家
微信热线153-8231-2506
小服人力
企业微信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武汉 沈阳 四川 重庆 浙江 江苏 天津 陕西 湖南 云南 厦门 青岛 河南 安徽 福建 苏州 山东 珠海 大连 江西 更多>>

浅谈“成本分摊协议”的税务管理。

   日期:2018-09-26     浏览:567402    评论:0    
核心提示:  技术开发不但存在技术风险,而且还存在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单个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去开发技术和承担相应的风险。
  timg (19)


      技术开发不但存在技术风险,而且还存在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单个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去开发技术和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集团公司常常选择在多个子公司间开发和配备技术使用成本分摊协议来构架技术开发协议框架。但是,由于成本分摊发生于关联企业之间,有可能会被滥用,从而成为转移利润,规避所得来源国税法的一种避税的工具。因此,成本公摊协议自然就成为了各国税务当局监管的重点。成本分摊协议一旦被认定为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必然要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所以,集团企业在构建成本分摊协议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独立交易原则,规避纳税风险。 

  一、成本分摊协议的概念和原则 
  (一)成本分摊协议(CCA)的概念。 
  成本分摊协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称之为CCA(Cost Contribution Agreement),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税务指南》将成本分摊协议定义为:企业之间议定的一项框架,用以确定各方在研发、生产或获得资产、劳务和权利等方面承担的成本和风险,并确定这些资产、劳务和权利的各参与者利益的性质和范围。根据CCA框架协议,各参与方对CCA全部贡献按比例划分的份额,应与其根据协议预期获得的全部利益按比例划分的份额一致。CCA的各参与方有权以所有者的名义利用其在CCA中的利益,不必为该利益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或其他费用。另外,根据CCA框架,技术开发可以由一家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其他公司只需要承担约定的成本和风险即可;即使技术开发失败,参与方也必须承担约定的成本支出。假设A、B、C三家公司同为某一集团公司的成员公司,B和C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A是B和C的境外母公司;母公司A拥有技术研发资源和能力,并负责三家公司技术研发,而B和C公司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在没有成本分摊协议的情况下,B和C需要向A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才能从A公司取得技术使用权;如果三家公司签订成本分摊协议,且均同意各自在其所在地为研发成果的合法经济权益人,则对于A所发生的技术开发成本,三家公司可以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进行分摊,并在所得税前进行列支,其后B和C无需再向A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二)成本分摊协议(CCA)的适用原则。 
  成本分摊协议适用原则包括独立交易原则和成本与收益配比两大原则。 
  1、独立交易原则。独立交易原则亦称为“公平交易原则”或“正常交易原则”等等,是指完全独立的无关联关系的企业或个人,依据市场条件下所采用的计价标准或价格来处理其相互之间的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原则。独立交易原则目前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纳,成为税务当局处理关联企业间收入和费用分配的指导原则。OECD 1977年“税收协定范本”第7条“营业利润”和第9条“关联企业”中采纳了正常交易原则。迄今为止,正常交易原则已经为OECD所有成员国以及几乎所有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2、成本与收益配原则。成本与收益配原则指的是支付的成本与风险和享有的受益一致。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B被要求分摊技术开发成本的90%,但实际上B可以从技术开发中未来获益的比例却远远低于A和C,这就可以说明收益和成本明显不配比。 
  二、成本分摊协议的税务管理 
  近年来,为避免对成本分摊协议的滥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0ECD《转让定价指南》,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中引入了成本分摊协议条款,并通过出台《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成本分摊进行了规制。《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企业所得税法》还规定:“关联企业间的经济业务应按照独立企业交易原则进行税务处理,因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进一步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对于成本分摊协议合理性的认定,《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可以按照独立交易原则与其关联方分摊共同发生的成本,达成成本分摊协议。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应当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进行分摊,并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办法》规定:“企业应自成本分摊协议达成之日起30日内,层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税务机关判定成本分摊协议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须层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为此,企业需要平时做好同期资料管理,以备税务机关审查批准。这些同期资料包括:(1)成本分摊协议副本;(2)成本分摊协议各参与方之间达成的为实施该协议的其他协议;(3)非参与方使用协议成果的情况、支付的金额及形式;(4)本年度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加入或退出的情况;(5)成本分摊协议的变更或终止情况;(6)本年度按照成本分摊协议发生的成本总额及构成情况;(7)本年度各参与方成本分摊的情况;(8)本年度协议预期收益与实际结果的比较及由此做出的调整。 
  三、企业成本分摊协议管理措施 
  (一)加强成本收益分析,降低成本分摊协议管理风险。 
  成本分摊协议的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签约前的成本分摊管理,二是签约后的成本分摊管理。在成本分摊协议安排之前,集团企业需要根据各国税收法律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收益的预测分析,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摊安排。在成本分摊之后,集团企业还应当对照税法要求,对成本分摊的合理性进行复核。尽管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可以利用会计数据予以验证。然而对于尚未取得收入数据的成本分摊协议,纳税人只能利用会计判断,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商业特点,预测成本分摊协议将会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从而确定成本分摊的数额,如果预计分摊的费用与协议约定数额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由应当调整成本分摊的比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浙江省人社网
浙江省咨询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省安监局
浙江省卫计委
浙江省府办公厅
浙江省政务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
浙江政务服务网
宁波人社网
浙江省继续教育网
浙江省公务员局
浙江省医保中心
浙江就业
浙江海外人才网
浙江劳动人事仲裁网
Copyright © 2016-2020 浙江普来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xiaofuline
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602974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3879号
微信公众号
小服在线
微信客服:153-8231-2506
地址:浙江省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成海路商务中心1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