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出台了新的公积金政策,年轻人借钱买房越来越难了。过去,还有不少年轻人,信誓旦旦地说,买房子,我谁的钱也不要。现在却是一个接一个地打蔫,特别是北漂一族,不仅赚不到钱,现在都借不到钱了。
我们公司就有一个,本来打算结婚,新政一下来,立马开始焦虑,明年本来打算结婚,本来想着用公积金贷款买个远点的小房子,婚也求了,证也快领了,眼看着贷款泡汤了。同事们打趣,让他等到34,他一脸无助,要真等到34,估计这辈子都不用急着买房了,反正也没人嫁。
还有人给他出主意,找姑娘好好谈谈,毕竟政策属于不可抗力,谁也不是故意不想买。小伙听了更是生气,不想买到还好说,买不起才开不了口。他女朋友是相亲认识的,人美心善,还特别善解人意,从没找他要这要那。可越是这样,他心里越别扭,结婚没房,太对不起老婆。
有人说,不行就走商贷,可就算他不在乎高利息,首付也不够。向亲戚朋友借钱,那更是别想,这年头一谈钱,多好的感情都能崩,看着他一脑门子官司的样子,我就知道,八成这锅还得落在爹妈身上。
一边是双亲一辈子的积蓄,一边是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被房价逼疯的年轻人,真是举步维艰。
贰
前两天,有人跟我说,现在人的生活有多不容易,看看微博热搜就知道。但凡和房子、钱、失业、社保有关的话题,分分钟引爆网络。不久前看了几个新闻,觉得颇有深意,一边是90后3.4年就买房,另一边是大部分年轻人存不下钱。这两个新闻放一起,看着是年轻人的艰难,其实是被逼疯的一家人。
房子是不是一定要买,过去我身边分成两拨,一拨是但凡能下手,高负债也不怕,毕竟房子是刚需,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几个人的工资涨幅能比得上房价,所以谁先买谁受益。
另一拨是打死也不买房,这拨人最近几年死扛的迹象明显,眼见着政策收紧,买个房遭遇层层阻碍,再加上过去没想到的隐形劣势日益明显,不仅在职场,在婚恋市场,也正在丧失竞争力。
事实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总会从买不买房变成怎么买房。
你不得不承认,买房越来越难了。不仅是首付给不起,还有分分钟失业的压力。我们办公室里,有没有房贷的年轻人过得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人生。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在北京,光是租金就占了收入的三成,还想买房简直痴人说梦。于是,啃老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可今天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少提起啃老了,因为啃老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不值一提了。
可今天的年轻人,并非啃老啃得心安理得。我身边有不少,都是宁可喝西北风也不愿意伸手向父母要钱的。都是成年人,没几个还好意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是生分计较,而是一种成长必然带来的骄傲。
就像我妈说的,孩子大了都要脸了。可在房子面前,脸这个东西真的不重要。过去刚赚钱的时候,觉得自己特优秀,终于能独立,能养活自己了。可年纪越大,越发现,不靠父母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至少在买房这件事上,大部分人没什么底气。
叁
于是,话题不得不回到,父母要不要给孩子买房上。这一点,中国父母都特别拧巴,一边嘴上说不管,一边拼命塞钱。每个月我还房贷的时候,我妈都会来一句,要不我帮你还。不是看不起你的能力,就是一种掩饰不住的关心。
今年七月,杭州妈妈写了一封信,拒绝给儿子买房,刷爆朋友圈。
“你说你身边人都买了房,你说你后面找女朋友需要一套房,你说现在房价一直在涨,亚运会前肯定不会亏,于是你告诉妈妈你想在萧山城区买套房。”
“妈妈为什么拒绝你,妈妈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终归是要自己飞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永远顶在前面的那个。”
此文一出,引发不少争议。有人说,好父母多少都有点绝情。有人说,毕竟是亲生儿子,能帮就帮,也没必要上纲上线。不过我倒是觉得,“站在你身后”这个态度挺喜欢的。就算是掏钱,父母也不是背债的主力。
肆
在我看来,买房掏不掏父母的钱,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用什么姿势掏。态度永远比结果重要。
有些人像抢一样,理直气壮地找父母要钱,理由听上去特别合理:我要结婚。你不是催我结婚吗?那掏钱吧。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一个真事儿。把全家人气得肝儿生疼,可更让人生气的是,他们全家竟然真的东拼西凑把房子买了,就是怕儿子绝后,房本写了儿媳妇的名字。我妈当时就说,这孩子将来没戏。果不其然,工作十年,月薪几千块钱,每个月花得光溜溜,父母成了背锅侠。
当时我就在想,这种人可能绝后对世界贡献还多一点。
我一直觉得,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才是父母应该做出判断的依据。如果一个人把你的帮忙看成理所当然,亲生骨肉也不值得掏钱。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难,但难并不是别人帮你分担的理由。
有人说父母帮儿女买房,可以算是整个家庭的一个投资,反正父母的钱都存着,通胀率这么高,不如全家合力投资买房。乍听一下,似乎是这么回想,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父母的这笔投资,多半是有去无回的。
所以,父母从来不和儿女计较,但我总觉得该计较的时候,必须要计较。
中国父母对钱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借孩子钱,就是从左边口袋,装进右边口袋。这种想法错得离谱。父母从来不是孩子的提款机,而应该叫债权人。既然是借钱,那就得还,什么时候还,怎么还。
这一届年轻人已经借不到钱。但父母的补给真的只能应急。
父母为儿女着想,在情理之中,但千万别急着掏钱。就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也别活得像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