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今日宣布,各地已全面停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未来,将构建以信息化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不要认证了,而是要构建认证服务的新模式。”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强调,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目的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那么,新的认证服务模式是什么?能否真的带来便利?
通过信息比对,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贾怀斌介绍,人社部将充分运用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同时,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并与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
“这项措施可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今后,各地不得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贾怀斌说。
信息比对不能确认资格的人员,以服务方式开展信息核实。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原则上要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者要提供上门服务,让认证对象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尊严。
异地居住人员采取远程自助认证。人社部要求,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我们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贾怀斌说。
(小服人力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