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究竟什么是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区别于传统的固定全职,是指企业基于实时用人需求,灵活地按需雇佣人才,双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务关系。此时,人力资源像是水和电一样,按照需求随时使用,随时停止。
灵活用工可以说是传统固定用工模式的补充,在发达国家十分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职位由高到低都有涉及。
1989年,爱尔兰管理学作家查尔斯汉迪在其《非理性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三叶草组织型态,特指由三部分或三片叶子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三叶的形状象征企业由三组迥然不同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专业核心人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其绩效与报酬息息相关;外包人员,集中发展核心业务,领取服务费;临时及兼职人员,企业可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增减人力,可以是初级劳动力,也可能是提供经验丰富创造力的人才。
在用工实践中,企业也确实对灵活用工存在大量的需求。譬如,目前国内许多势头正红火的电商公司,当“双十一”、“双十二”、元旦春节来临时,用工压力非常大,通常会采用3-6个月的灵活派遣工。
在变化的生产和服务前提下,需要用人单位在员工配置方面有比较强的灵活性,其人员、结构、系统、技能需要跟着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
在国外,灵活用工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用工模式。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灵活用工市场,有五千三百万人从事自由职业,占总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国现在也有类似的发展,现在的自由职业不像以往的无业游民,人们更加向往可以自由分配工作时间的自由职业。据2016年以来的调查表明最具有幸福感的职业是自由职业。
那么灵活用工对企业来讲有哪些好处?
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关系的重构。在固定用工模式中很多人是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帮缴五险一金及各种税费。在西方国家,雇主承担的工资附加成本通常为员工的社保费用、企业养老支出和病假工资支出等,一般鲜有超过50%的,而中国工资的政策附加成本还会包括一些与工资总额挂钩的税费支出,部分企业已达70%。
这样的支出对企业来讲是个繁重的负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灵活用工来改善。也就是说企业除了专业核心人员以外的员工可以采用灵活用工的模式,以灵活用工的策略来保持员工人数恰到好处,而自由从业者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或第三方公司缴纳社保,实现“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劳务关系,跟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还是有区别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灵活用工模式中企业不需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及高额税费,可以使雇主将工资支出从固定的支出转化为可变成本。这种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企业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灵活用工更多的是一种人力资源服务,对于有需求的企业,保通企服会提供撮合、入项、工资结算、财税优化等服务,同时也为自由职业者或兼职人员提供工资派发、五险一金代缴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