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的人力服务管家
全国热线400-0159-520
小服人力
企业微信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武汉 沈阳 四川 重庆 浙江 江苏 天津 陕西 湖南 云南 厦门 青岛 河南 安徽 福建 苏州 山东 珠海 大连 江西 更多>>

灵活就业“释义”与发展趋势

   日期:2018-11-20     浏览:562537    评论:0    
核心提示:什么是灵活就业灵活就业(Flexible employment)是相对正规就业而言的就业形式。它包括多种方式,如非全日制就业、小时工、弹性
税务1


 什么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Flexible employment)是相对正规就业而言的就业形式。它包括多种方式,如非全日制就业、小时工、弹性工时、临时性就业、季节工、阶段性就业等。灵活就业人员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等方面均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其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如筹资和保障水平等也与正规部门就业人员有所不同。

灵活就业在国际上多称非正规就业(Informal Employment)。1993年国际上首次就非正规就业的标准化定义达成一致意见,即:非正规就业是指非正规企业的所有工作,或者说,在既定时期内至少在一个非正规部门内被雇用的所有人,而不论其具体就业地位,属于主业还是第二职业。2003年国际劳工组织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拓宽,将非正规企业之外的非正规就业人员包括进来。简而言之,非正规就业由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和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构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日趋增加,以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不断增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单位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大多为灵活就业,再加上迅速崛起的高学历自由职业者,其规模直逼正规就业人员。

为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妥善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在总结各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劳动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3]10号),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这是我国社会保险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个人身份参保概念,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对象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理论上讲,这种规定有利于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情况并不理想。

作为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灵活就业人员无疑是医疗保险扩面的重点和难点。近两年来宏观经济和就业环境的新变化,尤其是2008年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使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波动剧烈,医疗保险参保续保面临新的挑战。

2009年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国发[2009]12号),明确提出: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相关政策一方面为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助力,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供了选择空间,同时也对医疗保险政策衔接和基础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灵活就业的理论及基本特征

国际上关于灵活就业主要有三种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视角的传统理论;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自愿选择理论;以及高端与低端并存理论。

二元劳动力市场视角的传统理论。这一理论将非正规就业视作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定量配给结果。收入高、有保障、安全性好的工作被认为存在于正规部门,而非正规部门以规模小、生产率低、工资低为特征,是就业者不能找到正规工作时不得已的选择。

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自愿选择理论。作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非正规就业,是因为在衡量成本与收益后,发现比之于在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就业或者说灵活就业能够带来更大的个人效用。

效用大小因个人偏好而异,总体影响因素可分为金钱因素和非金钱因素两大类。具体包括:收入,职业安全,自主性,灵活性,工作时间,上班距离,发展机遇等。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对自由职业者而言,选择非正规就业不仅收入不低,而且可以享有高度自主性、弹性工作时间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其他良好前景。值得注意的是,自愿选择非正规就业的人并不必然地变富或者脱离贫困。

高端与低端并存理论。这种理论是前两者的结合,认为发展中国家城镇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高端与低端并存。高端构成竞争性部分,劳动者自愿选择非正规就业;而低端则由承受不了失业但又无望得到正规就业岗位的劳动者组成,除非正规就业外,他们没有其它选择。

上述三种理论是不同学者对非正规就业市场的描述,也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时代注重点在就业领域的客观折射。特别是第三种理论,为洞悉选择非正规就业的个人动机提供了有趣的视角,也对我们准确判断我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而灵活就业的主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劳动关系复杂,一般无明确劳动关系。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一般比较松散。比如,正规单位使用的临时工、季节工、小时工,多数都没有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有些灵活就业者存在多重劳动关系(如同时为几家单位工作的临时工、小时工);而自雇型灵活就业人员(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根本没有劳动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人,因而形不成劳动关系。

二是劳动报酬离散度大,收入相对较低。对于低端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基本报酬一般采取计时工资(如按天、按小时等),少数情况下采取计件工资(如零星劳务承包、产品推销等),劳动报酬一般只能达到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水平。薪酬基本由劳动关系双方在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协商确定,一般不遵循正规就业单位的薪酬确定机制。高端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则相对较高。

三是服务地域日趋扩大。较早出现的灵活就业人员,如零售业个体户和下岗职工等,主要在居住社区的公益岗位和生活服务岗位工作。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及信息网络的逐步完善,现在的网络商店和外包服务承担者等已经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提供服务。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构成

在我国现实就业环境中,结合其参加医疗保险的类型,灵活就业人员从其来源上看,主要由以下几类人群构成:

下岗职工。该人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生。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技能较低,却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多数人出于维持生计的迫切需要,惟有选择灵活就业。

农民工。这一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他们整体素质并不优于下岗职工,且在城市“制度歧视”的排挤下,难以得到正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只能选择非正规就业。虽然2008年下半年以来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曾使得我国农民工规模有所下降,但2009年初的强力经济刺激措施又使得农民工快速回流城市,而且从长期看,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这一群体的规模依然呈增长趋势。

提前退休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限制,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和集体企业,采取提前退休方式减少内部冗员。一些职工在仍有工作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情况下,被迫退出正规劳动市场。他们有自由支配时间,为了提高收入,选择进入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

未能充分就业的企业内部富余人员。一些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大量富余人员,要靠企业内部消化。这些富余人员名义上还是正式员工,但实际上已与下岗职工无异,为了维持生计,不少人也选择非正规就业,通过额外劳动增加收入。

待业和临时性就业青年。主要是毕业后未能顺利就业的高校、职业学校、初高中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式严峻,他们中的一部分一时性或较长时期地进入非正规就业大军。“啃老族”和“蚁族”是其典型代表,前者主要寄生于父母,后者集居在大城市的城中村。

高技能人群。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为了获取高收入,享受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会选择以个体或小企业形式参与到非正规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


灵活就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灵活就业人员总量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灵活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2003年至2008年,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呈明显上升趋势,远远超过同期城镇国有企业职工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总数,而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实践证明,就业“非正规化”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必然选择,是所有制结构“非国有化”的必然结果,符合建立“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趋势。   

行业分布呈现 “一高、一低、一上升”的不平衡特点。在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主体,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社会服务业;在电信、金融保险、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灵活就业的比重较低;在传统的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灵活就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有些已经成为该产业用工的主要部分。

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普遍偏低。课题组未能得到全国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数据。根据2005年原劳动保障部对江苏、湖北、陕西三省灵活就业人员的问卷调查,75.38%的调查对象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此次课题组对北京市的灵活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的人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27.3%的人月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两组调查收据均显示,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明显低于当地同期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灵活就业高端与低端并存。尽管目前灵活就业人员还是低端人群为主,但调查显示,自主选择灵活就业的高端人群是客观存在的。以原北京市崇文区调查数据为例:关于离开原单位的原因,有11%的人因为个人发展需要;关于选择灵活就业的原因,有5%和4.6% 的人分别因为工作有趣和自己创业而选择灵活就业。

对于收入相对较高两组(月收入3000~5000元组和超过5千元组)调查对象的分析发现更为有趣,其选择灵活就业的原因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入更高、自己创业和工作有趣,所占比例远高于低收入组。

可见,虽同属于灵活就业方式,但其收入与就业目的相异,以统一的政策来安排低端和高端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必然脱离其实际需求。

未来,我国以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将进一步增加。原因如下:

从所有制结构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和集体经济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将进一步萎缩,一方面这些部门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会释放出原来吸纳的部分劳动力。虽然近期学术界和社会上都有“国进民退”的争论,但本文作者认为,这并不代表发展趋势,即便央企扩张势头较猛,其对劳动力的吸纳特别是建筑行业等,依然是以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为主。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第三产业将继续扩张。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59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劳动力部门份额的研究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达到40.3%,而且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这一比重还将继续上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般为60%~80%。第三产业多为灵活就业。

从用工形式看,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为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将进一步采用富有弹性的劳动用工方式,增加灵活就业,以有效分散资本风险。

从城镇化趋势看,农民工仍将以灵活就业为主要就业方式进入城镇,或在采掘业、纺织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等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或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国际宏观经济形势震荡剧烈,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出手力度也迅捷有力,灵活就业作为适应性、反应性最强的就业形式,成为劳动者个人实现就业、政府稳定就业局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浙江省人社网
浙江省咨询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省安监局
浙江省卫计委
浙江省府办公厅
浙江省政务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
浙江政务服务网
宁波人社网
浙江省继续教育网
浙江省公务员局
浙江省医保中心
浙江就业
浙江海外人才网
浙江劳动人事仲裁网
Copyright © 2016-2020 浙江普来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xiaofuline
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602974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3879号
微信公众号
小服在线
全国客服咨询热线:400-0159-520
地址:浙江省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成海路商务中心1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