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不是什么新概念,其实一早就有,像兼职、临时工、合同工、劳务派遣等都是灵活用工的另一种说法。从2017年底开始,灵活用工一词就开始火起来了,其背后原因是灵活用工市场的迅猛爆发以及人才市场就业观念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员工直雇模式让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直雇模式会加大用工成本,企业产生了诸多短期、临时、批量的灵活用工需求。第二,随着《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企业不仅要承担员工工资、“五险一金”等显性成本,还要承担离职补偿金、员工医疗期用人成本等隐性成本。第三,求职者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选择更为自由、灵活的就业方式。
据CIETT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力资源市场收入构成中,灵活用工占比高达70%,市场规模近3万亿人民币。在这样的趋势下,美国灵活用工人员占比达到35%,日本达到40%。日本与中国的人口结构相似,催生了Dip Corp,这家主打灵活用工的公司,从2013年到2016年,短短3年时间股票增长50倍,市值飙升至120亿人民币。另一家公司Recruit,作为世界四大人力资源公司之一,灵活用工业务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其人力资源总收入的51%。中国劳动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其灵活用工占比才达9%,灵活用工市场还从未诞生巨头,据估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以上,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在此背景下,灵活用工成为一个新的风口,根据风口理论,只要抢占风口,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于是风口周边,投资者成群,创业者扎堆,一片繁华似锦,灵活用工不火都不行。
灵活用工这么火,是资本的推动,或是创业者的自嗨,还是市场的刚需,见仁见智,就像在潮水中游泳一样,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是在裸泳。
问题来了,灵活用工究竟能改变行业的什么?
就灵活用工来说,对接的是作为用工方的企业和供给方的求职者,任何一方的需求及痛点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灵活用工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灵活用工的痛点:
1、信息不透明
招工或找工用传统的招贴广告、职介、熟人介绍等方式,匹配效率极低,用工方找不到合适的人,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
2.信任成本高
用工方供给方互不了解,互不信任,找的人是否靠谱是否专业,应聘的企业是否诚信,有无不良记录等,不得而知。
3.风险管控难
从接单到工资结算全过程都有不确定风险,能否按时结算工资,出现意外是否有保险来保障,出现纠纷怎么解决等。
4.市场需求与服务能力不匹配
灵活用工,主打是灵活,对用工方来说,需求是随叫随到,保质保量,完工即走;对求职者来说,找工随时随地,工资不拖,意外有保险。
要解决上述痛点,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传统的线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互联网线上招聘公司都在不同方向采用不同方案解决着上述痛点,但灵活用工的痛点是深层次的,需从底层需求来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