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最新调查显示,“零工经济”(gig economy)模式在当前大有更受欢迎之势。
10月初,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关于“零工经济”的报告显示,对当下许多求职者来说,朝九晚五的工作与每月固定薪酬,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自由职业者这一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仅在美国和欧洲,就有约2000万自由职业者。尽管“零工经济”热火朝天,但与之相关的争议一直存在,这就导致官方的相关统计中,总是没有正视这一改变以及这一群体带来的影响。因此该报告致力于关注“零工经济”群体并填补数据、资料缺口。
谁属于“零工”群体?
麦肯锡此次报告样本为8000名美国及欧洲的适龄工作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国及欧洲,从事自由职业者人口占20%~30%——“零工经济”影响范围超过了过去官方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
针对“零工经济”的利弊讨论也一直存在。当下相比从事传统形式的工作,更多人通过自由职业来组合自己的工作与对应收入,“零工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与担忧。支持者坚称,自由职业使更多的劳动力得以参与到市场中来,这种形式提供了传统工作所缺乏的灵活性,解除了一些阻碍和门槛;批评者则称,雇主通过雇佣自由职业者来分担风险,推卸责任。这些“临时工”缺乏雇员保护及福利待遇,没有最低薪酬或带薪病假等保障。
事实上,相比于福利待遇的争论,更关键的是对于这一群体的定义模糊不清,至今都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在报告中,麦肯锡将“自由职业者”(independent workers)界定为“可选择工作时间、有多个雇主,并且可以灵活切换工作、改变从事行业的工作者”。对于与雇主签订一年期以内临时合同的,只要不是“永久临时工”(即不断续签短期合同但实际工作等同于长期雇员者),也属于这一范围。不过,一些临时工中介就尤其不希望被归入“零工经济”群体,他们虽然代替企业招募临时工,但给出的是正式员工的待遇福利。
报告将自由职业者分为4个群体。自由职业收入为主要收入且是自主选择成为“零工”的“积极零工”占30%;作为主要收入且出于生活需要而成为“零工”的“消极零工”占14%,这一部分人大多更希望能从事传统工作;作为补充收入且自主选择的“非正式零工”占40%;作为补充收入且出于生活需要的“财政紧张型零工”占16%。
选择当“零工”是迫于无奈
报告称,尽管大部分受访者对自由职业的选择表示满意,但仍有约30%的人将从事自由职业看作是走投无路时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在美国及欧洲有5000万“零工”是因为生计所需而出现的。从财产状况来看,贫困人口更有可能成为“零工”,并且大多是因为缺乏更好选择。
尽管在官方统计中美国及英国的失业率已经分别下降至5%和4.9%,但失业及低收入水平的阴云依然笼罩着这些国家的经济。
另外,尽管Uber这一类的网上工作平台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自由职业者,但报告数据显示,只有6%的受访者实际使用过这些平台。
同时,“零工经济”也不完全是年轻人的舞台。报告显示,在英国有39%的自由职业者年纪在55岁及以上,而在25~54岁之间的则占31%。瑞典和德国的情况与之类似。
麦肯锡研究中心负责人苏珊路伦德分析道,自由职业这种灵活的形式非常适合年长者、年轻人以及有家人需要护理的群体。这些体量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群体都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工作,或是对朝九晚五的传统形式不感兴趣。
报告呼吁,随着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扩大,社会也必须要正视他们的发展和影响。英国首相特蕾莎路梅此前便要求对“零工经济”下自由职业者的状况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