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成企业运营的重要指标,灵活用工让供需双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星巴克坪效最高的门店是在机场站或高铁站,高峰期上班的员工有5个,非高峰期上班的员工有3个,就这么几个人,一天能产生3万多的营业额。而星巴克的员工里,兼职员工的比例达到了七成左右,这些兼职人员和正式员工共同为星巴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效益。不仅仅是星巴克,不少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也广泛运用了灵活用工模式。在麦当劳,全职员工最多只占30% ,一般情况下,兼职员工的比例都在85%以上,这也催生了大量对“灵工”的用工需求。
西餐厅、连锁餐企的利润更高,在一定程度上与用兼职的比例更高有关系,相比于全职员工,采用兼职显然能节省很多成本,这也应和了餐饮微利的实际现状。
忙时增补,闲时减员,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来灵活地雇佣人才,双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务关系,这就是灵活用工模式。而采用兼职最大的意义在于基于灵活用工体系下的降本增效。
和传统的全职用工模式相比,灵活用工模式重构了服务行业供需两端的关系,餐企可用此种模式应对生意峰谷变化,就业者可根据自己时间灵活工作,其内在逻辑是供需双方均把时间和金钱用在刀刃上,这也是顺应时代大趋势的前瞻性做法。不仅仅是国外的餐饮连锁品牌,如今不少国内的餐饮企业也采用灵活用工的模式来提高人效。以服务和员工关怀见长的海底捞为例,也通过灵活用工模式,大大缓解了企业的招聘压力。
餐企“用工难”问题愈发突出,灵活用工模式或成未来趋势
餐饮行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而这几年,餐饮行业用工难的问题越来越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餐饮老板的头上。在“2018餐饮行业灵活用工论坛会”上,北京市餐饮协会培训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餐饮行业用工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地区、行业、企业等层面,从餐饮企业的角度来看,灵活用工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1)、人口红利消失——灵活用工成趋势
和2011年的净劳动力相比,2018年这7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已减少了约4000万,这导致了人力成本以每年超过16%的速度攀升,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企业用工难。
同时,自2010年后,我国求人倍率(反映招人难易度)大于1且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我国市场上空缺的职位数与正在找工作的求职者数之间的比例明显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劳动力市场已经步入供不应求阶段。
目前中国面临的这些情况与20年前的日本十分相似。而当人口红利日渐枯竭,餐企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会越发严重,促使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成为趋势。同时,对日本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还发现,多数餐饮店都雇佣了灵活就业者,主要分布在服务员、厨工等岗位,这也说明了灵活用工的模式同样能应对餐厅长期、长时间营业的需求。当中国的餐饮业用工情况和日本越来越相似,中国餐饮业也将迈向这一进程。
2)、用人成本上升——灵活用工有效降低成本
据统计,一线城市的基层服务员的收入在3500-5000元之间,大多是包食宿,从净收入的角度看,服务员的收入比一些刚毕业的白领都高;而服务员的食宿费用,也都要由餐饮企业承担,不断上涨的薪酬和房租成本,也给餐饮企业带来了压力。而灵活用工模式省去了房租、保险等硬性成本,并且可以按照餐厅的实际需求进行人员增减,因此,当餐厅可根据生意的峰谷来支付员工薪酬,无需支付传统模式下员工闲置时间的薪酬时,便大大降低了餐饮企业的用工成本。
3)、离职率高——灵活用工模式不存在强契约关系
餐饮行业的离职率很高,留人很难,即使涨薪酬都很难将人留住,而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劳动强度大,并且时间不自由。据斗米研究院调研发现,餐饮业员工并非厌恶餐饮业工作,离职后也仍有大量员工会继续从事餐饮业,但工作强度高则是餐饮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灵活用工模式的时间更自由,更能得到餐饮业员工的青睐。
4)、政策加持——顺势而为,激发劳动力价值
灵活用工模式也符合十九大提出的“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以及两会提出的“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在劳动力存量有限的情况下,就要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比如,创新用人模式,让人人尽其所能,物尽其责,降本增效,这也是大势所趋。
结语
灵活用工模式已在其他行业率先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餐饮业的用工缺口更大,对灵活用工的需求更甚。目前,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肯德基、海底捞、味千拉面、大鸭梨、外婆家、宏状元、嘉和一品等餐饮企业将灵活用工模式运用到企业发展当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灵活用工的大潮中来。可以预见的是,整个餐饮业4万亿的体量摆在那儿,餐饮业灵活用工已处于爆发的前夜。
(小服人力在线编辑)